所谓林纾与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的争论,说到底是对相关问题看法不同的表达。虽然里边掺杂着新与旧的思想碰撞,也很难说到底是谁对谁🇮🛸错,也不能笼统的说成是所谓先进与落后的较量。
真要人仔细研究,恐怕是有些方面,理在林纾方面,比如他对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否定一切的极端主义的批评。林纾即便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至少是🔹🅠🇻新文化运动的同盟者。
有些方面,理可能是在蔡元培等人🂭一边。对于一场求新🁁变革的革命,是不能求全责备🆕🏞的。
但是,思想观点方面的争论,一有政治介入,一被政治化,就麻烦了。徐树铮有没有🆕🏞参与蔡、林的论争,我们不得而知,反正徐树铮主导的安福国会表现得极为拙劣,竟因此而鼓动把蔡元培这个北大校长罢免。
刘半农曾回忆说:“卫道士的林纾先生却要于作文反对之外,借助于实力——就是他的“荆生将军”,而我们🜏🁍称为小徐的徐树铮。这样,文字之狱的黑⛋影🔹🅠🇻就渐渐向我们头上压迫而来,我们就无时无日不在栗栗危惧之中过活。”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清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民国九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
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
蔡元培做为体制中人,对来自政治上🂻的压力,感受肯🖹定要更深些。
3月26日,连对北大🗛🜘的改革能够理解的教育总🈰🂁长傅增湘,也致函蔡元培,对《新潮》杂志大胆批评传统的言论表示担忧。🔌⚴🕤
内称;“🕹🎢💴近倾所虑,乃在因批评而起辨难,因辨难而涉意气。倘稍逾学术🞣🕿🏛范围之外,将益启党派新旧之争,此则不能不引为隐忧耳。”
同时劝导说:“凡是过于🞭🗕銳进,或大反乎🎩📳恒情之所习🖹,未有不立蹶者。时论纠纷,喜为抨击,没有悠悠之词,波及全体,尤为演进新机之累。”
他期望北大师生“遵循轨道”,稳健行事。
蔡元培一周后回复傅增湘:坚信“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同时恳请总长代为“消弭局外失实之言”,🈯表示:“元培亦必勉励诸生,为学问之竟进,不🕬🌮为逾越轨物之行也。”
此信是傅斯年代写,但完全表达了蔡元培的意见。从回函中。不难看出,蔡元培是十分合作的🙺🏠,对于一直挺自己的这位总🈯长,也给予了应有的🏜🚺😙尊重。
大总统徐世🎛昌也因🙶🎶此事,几次召见蔡元培等学界人士,了解情况。显然,他也遭受到了来自安福系的压力。🖩
看来,这并非林纾老先生的本意。或许,连他都看🚫不下去了,主动🜞🃒🗏登报向蔡元培等人认错道歉。
1919年的春天,正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越来越成为国人关注的聚焦热点。
前边提到过,蔡元培和所有的国民一样,觉得一战胜利了,又有美国总统提出的代表公平正义的“十四点建议”,从此,中国就可☑⚑以彻底告别受欺辱的历史🏦。
但是,这幻想的肥皂泡沫很快破灭。
1919年🎛5月3日,凌晨,一辆疾驰的马车停在了北平东堂子胡同。这里是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家。车上下来一个人,他是蔡元培的挚友,北洋政府原外交总长汪大燮,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巴黎和会🄬外交后援会的委员长。
他给蔡元培带来的是一个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