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作战计划
有了强大的军队、充足的准备,还得有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战计划。
相对而言,作战计划正是最大的问题。
战争爆发前,牧浩洋没有想过攻打🈛澳大利亚,或者说没有把澳大利亚当回事,认为只要在战争初期夺得制海权,美国就会退出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亚也会明智的🝥🍒选择中立,也就♣不存在攻打澳大利亚的问题了。
当时,牧浩洋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
虽然从规🂬👹模上讲,中国海军🝓比美国海军稍微差了一点,但是中国海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需要控制的海域仅为美国海军的四分之一,海上运输线的总长度仅为美国海军的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在关键战场上,中国海军有把握夺得制海权。🖑👷🍞
大战爆发后的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马里亚🔪纳海战与所罗门海战,都🌹可以看成是这个因素的直接结果,即中国海军能够把兵力集中到某一个战场上,而美国海军却需要在极为广阔的战场上作战。
可⛋😺🆟惜的是,开战时,美军的突然打击,使牧浩洋的🕄美好设想落空。
事实上,到了二零五三年下半年,牧浩洋仍然没有考虑过攻打澳大利亚,依然🏗🚎认为通过夺取制海权,再进👴🍄行战略轰炸,加上战略封锁,就能促使澳大利亚投降,根本没有必要攻打澳大利亚。
从军事层面上讲,牧浩洋的想法没有错。
虽然澳洲是一座大陆,却是面积最小的大陆,而且这座大陆上只有一亿人,💪🔮🄃还无法产出全部的必须物资。全面战略封锁,加上高强度战略轰炸,足够让这块大陆上的人明🂋🍎白战争是怎么回事。
问题😬是,通过战略封锁与战略轰炸来达到目的,至少需要一年。
当然,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
此外,战略封锁与战略轰炸的代价也非常🕢高🏜🚷。
比如,在战略封锁期间,中国海军肯定得在西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上各保留一支舰队,而且舰队的规模还不能太小。更重要的是,美国肯定会想方设法打破中国海军对澳大利亚的战略封锁,因此中国海军就得随时准备在西南太平洋、或者印度洋上与♾🎀美国海🆆🍕🇾军决战,从而牵制住了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
战略轰炸方面,澳大利亚有较为完善的防空体系,还有大批战斗机,并且有自行生产战斗机的能力,美国还能够通过斐济、新西兰等岛屿,向澳大利亚🟘派遣战斗机,而中国空军部署在东南亚的战斗机,最🙙多只能覆盖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无法全程掩护,轰炸机的损失率肯定非常惊人。
只是,在牧浩洋看来,这些问题与避免🖘💹🖴登陆澳大利亚带来的好处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当时,牧浩洋让庞跃龙提交了一份攻打澳大利亚的报告,而庞跃龙估计,需要在这座大陆上投入至少五百万军队,其中地面部队在两百五十万到三百万之间,而且得准😢🃁🔵备牺牲二十万到三十万官兵。
要知道,在大战的第一年(二零五二年十月到二零五三年十月),中国动员的兵力也就只有五百万,而且战斗伤亡不到五十万,阵亡将士不到二十万。如🟧🞗果在澳大利亚牺牲二十万官兵,牧浩洋宁愿选择以战略封🆊🍺锁、战略轰炸的方式来打垮澳大利亚,而不是用军人的鲜血与生命来换取胜利。
可惜的是,军事必须向政治让步。
如⛋😺🆟果有攻打澳大利亚的政治需要,那么军事上🔪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最终,让牧浩洋🍵🌠决定攻打澳大利亚的,正是政治上的需要。😫🄒😫🄒
问题是,在这个时候,牧浩洋手里没有一份用于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甚至没有相关的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