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小说屋>青春都市>宋时明月 > 第4365章 京城里的“人情”茶楼
    能不说金钱的魔力实在巨大。自广南将版权法涵盖上,广南的奇思妙想像井喷一样喷涌而出,而随着赵兴的势力范围涵盖了大宋最富裕的东南地区,巨大的市场让宋人的创造力勃发。现在,每一天都有上万人去南洋专利局申请自己的版权,以至于南洋专利局不得不一再扩大,成了赵兴属下部门最庞大的机构。

    赵兴提出后装火炮的设想后,匠师们被巨大的利益驱使,各自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上千名匠师凑在一起,一研究,立刻筛选出最佳组合。

    这些匠师们知道自己手中的武器市场庞大,他们隐隐觉得这种新武器的发明可能改变一个世界,迫不及待的他们刚拿出研究结果,只是试射了两发炮弹,就急着拉上样品,带上设计稿,乐颠颠的跑到杭州申请专利。

    这些人刚刚到杭州,专利局的官员还没有验证他们的设计,就又被赵兴拉到了义乌……

    炸药这个玩意向来是危险品,经过多年研究,赵兴从西域挖来的两名火药匠师黄氏兄弟已经在火药事故中受伤,如今两兄弟中只剩下了重伤未死的黄二。但火药市场巨大的利润,依然让后继者络绎不绝。

    据说,新炮在研究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炸膛事件,已有多名匠师在事故中遇难。这种未经实战测试的火炮弄不好就是一个自杀工具,赵兴属下的炮兵都不愿接触,只有几个研究的匠师是贼大胆,他们巴不得尽快测试完毕,而后定型、装备全军。

    得到赵兴的许了,这几名匠师兴冲冲的拽上来炮,这种钢炮是行军炮,它口径并不大。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它的炮管也并不坚固,匠师们在山头兴高采烈的架设大炮,赵兴一抬脚,边向后山跑,边冲自己的孩子使眼色。

    杨时也不是傻子,看到赵兴带着自己的孩子躲得远远的,他也抬脚就溜,等到现场清空,一名匠师傻傻的拿着一枚引信,跑到赵兴跟前乐呵呵的询问:“太尉,我们研究了几种引信,一种是延时引信,一种是触发引信,太尉大人喜欢哪种?我们就先试验它。”

    赵兴一摆手:“拿远点……两种引信都行,随便你,记住,炮弹不要打到人群,要让他们体会到爆炸的威力就行。”

    匠师拿着两枚引信,一转身兴冲冲的向山上跑,赵兴在后面扯着嗓子提醒:“心,拿稳点,别掉在地下了。”

    山上在摆弄火炮,山坡上,两千余龙骑兵静静伫立,久经训练的战马没有发出一丝响声,它们都安静的垂着头,等待主人的命令。

    随着赵兴一声令下。士兵们从身上取出一块头巾。蒙住了马地眼睛。塞住了马地耳朵。战马不安地喷着响鼻。骑手们耐心地抚摸马脖。安慰着战马。等到赵兴这里一切准备妥当。山上举起了信号旗。赵兴这里举起回应。

    不一会儿。两边地山口响起了嘹亮地军号声。赵兴这里吹号回应。随即传令官将手中地军旗一挥。山顶上匠师一拽炮绳。轰隆。炮响了。

    这炮声在赵兴看来并不大。然而。在宋代地中国。它地爆炸声活像一个超级大炮仗。最多听过人嗓子喊声地村民们很不适应。但让他们更不适应地是炮弹触地后地爆炸声。这声爆炸震天动地。整个山梁都似乎抖了一抖。炮弹落地处腾起一朵大号地蘑菇云——这种蘑菇云在宋人看来。简直达到了极处。

    这枚炮弹是用两种火药制成地。限于炮管技术。火炮地发射药依然采用了黑火药。但弹头里装地是威力更大地硝化棉。触发使引信撞地后。引燃弹头里地硝化棉。它发出地爆炸腾起十数米高地火云。弹坑深达一米。

    “成功了”。山梁山地几个匠师相抱着欢呼。他们光顾高兴去了。忘了打下一炮。赵兴已经等不及了。他一挥手。吹号员吹起军号。士兵们催动战马。步走向坡顶。

    “吹军号。亮军旗。鸣枪示警!”

    士兵们按照赵兴的指示,一起冲天放置手铳,而后约束着战马,步走下山梁,向械斗现场逼过去。

    与此同时,山坡口两端也各自出现一队士兵,他们人人手持双枪,兵兵乓乓的冲天上放了一通枪,而后齐声呐喊:“太尉有令,放下武器,弃械投降!”

    山顶上才一亮开军旗,械斗现场已经一片喧闹,隐约可以听到几个年轻人在叫嚷:“爷呀,怎么把杭州那头老虎惹来了,谁干的,谁把他调来的,我们这块地方不是不归他管吗?”

    “惹不得也!”义乌方面,几名年长者叫一声苦,而后吩咐族人与弟子:“快把武器放下,这人惹不得,好在他讲理,都扔下武器,我们跟他讲理。”

    稍占上风的义乌人潮水般退开,对面的械斗者也悄然退去,但他们并没有放下武器,双方隔着老远对峙。

    龙骑兵穿过械斗现

    们心控制马匹,防止战马踏到伤者或者死者,等骑现场分隔开,赵兴挥手示意医务兵救治伤者,并开始辨认遇难者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