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前孟承起虽然不舍卖掉印刷坊,可在他父亲的压迫下,估计肯定会全部卖掉。
如今见识到赵骏给的诗词后,孟承起就意识到,以后这个印刷坊恐怕就不会赔钱了,而是要像当初柳永在汴梁时那样,新的诗词将风靡整个东京。
作为商人,他当然想掺和一脚,一起赚钱。
“作价商股吗?”
赵骏思索着,他搞印刷厂主要是为了以后办报纸,占领舆论高地。
将来报纸传开后,是有很多好处的。
比如如果宋朝武力强盛起来,准备要开始灭西夏和辽国,就可以在报纸上做舆论引导,把西夏和辽国宣传成敌人,调动民间积极性,多征兵以及打仗都很有帮助。
还有将来要是打算满世界开海,也可以利用报纸,宣传海的那一边,遍地都是黄金,吸引无地民众开拓海外,缓解日益尖锐的内部矛盾。
历史上西方就是这么干的。
明清同时期的西方正处于大航海时代,西方国内的宣传就是东方遍地是黄金,弄得欧洲那些老牌殖民强国的民众热血沸腾,国民们纷纷出海淘金。
出海一段时间之后,大量土地资源开拓出来反哺了国内,催生了大量冒险小说、作品,又反过来继续刺激大家去冒险,自此拉开了西方大殖民时代序幕,发现新大陆,殖民全世界。
虽然赵骏不一定要去全世界殖民,但至少周边那些国家确实要汉人占领才行。如东北,西北,都是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领土。
宋朝才二百多万平方公里,怎么样也要把领土恢复到新中国时期吧。
所以舆论攻势不能少。
他抄袭诗词一是为了先赚钱,现在赵祯也没钱,国库跑耗子,又要面临即将到来的与西夏之间的交战,恐怕未来大宋的财政支出又要赤字。
皇城司目前倒还有一百多万贯抄家出来的钱,可也就能顶五年开销,这么下去迟早坐吃山空,就必须要开源节流。
因此倒不是赵骏多喜欢抄诗词,而是手头上能赚钱的东西确实不多,就只能先抄点诗词用着。
而且赵骏也没打算抄北宋的,或者依靠抄袭装逼扬名,取个鲁迅或者浙江周树人之类的化名,抄点南宋明清时期的诗词以及小说,先狠狠地小赚一笔再说。
二来就是为了打出报纸的名声,他打算等将来报纸开办后,就利用诗词、连载小说之类,吸引大量读者。
这也是后世报纸黄金时期常用的营销手段。
如金庸、古龙小说就是登报连载,每年吸引了不知道多少读者订阅报纸。
因而一旦利用诗词小说之类打出报纸名声,作为将来宣传领域的重中之重,印刷坊肯定就会成为重点保护对象。
以后赵骏也打算把这里划为官府机构,直接国营,似新闻出版社之类。
就像后来的人民报这样,成为官方的喉舌,那自然还是要以国营为主,可不能让私营参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