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小说屋>灵异科幻>宰执天下 > 第38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七)
    他比韩愈更进一步了。师不必贤于弟子,韩冈则是干脆说师长是弟子的踏脚石,能让后人更贴近大道。

    王旖摇摇头,她实在是很难理解韩冈的想法,也不该说什么好。

    韩冈也不想再说了。

    他甚至连吕惠卿都不放在心上。朝堂之上,自有蔡确和曾子宣跟他打擂台,不要想有清静的时候。

    而他本人的态度,这个枢密副使不做也罢,将挂在身上的靶子丢到一边吸引箭矢,自己也就能够轻松上阵。

    真正的争夺是在太子那边。谁都想要一个传习大道的皇帝学生。但资善堂处,还有这些天几乎被人忘掉的程颢。

    韩冈的半个老师,现在似乎比王安石更得。王安石还要分心政事,而程颢的心力就全在教学上。如沐春风般的授课,不仅仅在京中士林渐渐受到尊敬,也让太子赵佣和伴读的王益——王诜与蜀国公主的独子——都乐于上程颢的课。

    这才是大问题。

    ……………………

    韩冈、王旖带着孩子到家不久,冯从义就跑过来了。

    韩冈昨天才抵京,没有来得及跟冯从义深谈。这段时间,京城钱币波动极大,冯从义主持银号,免不了被牵连进去。

    直到韩冈从河东送了一篇文章,在报上发表了。

    冯从义将韩冈的《钱源》看了一遍又一遍,简直五体投地。

    按韩冈的说法货币只要维持住信用,就能通行于市。可是现在京城百姓对大钱的信心一落千丈,除非韩冈能继续得到重用,否则折五大钱就很难继续发行。

    “现在的折五大钱都快赶上陕西当年发的交子了。”在韩冈面前,冯从义叹着气,钱币贬值对他的生意影响很大,想想也不免抱怨。本来以为韩冈回来后会有所改变,孰料。朝堂上的变化直接让他的希望落空。

    “交子现在不能发。陕西、蜀中倒也罢了,都是有缘故的。可京师腹心地,哪里随便发纸钱?”

    “可惜不是陕西、蜀中。否则就没那么多麻烦了。”

    “因为朝廷的信用撑不住。”

    韩冈很清楚,执政最忌讳的就是挑战民众的底限。百姓对朝廷的信心向来不足,至少现在还不是使用纸币的时候,必须是硬通货才行。韩冈之所以不动交子的心思,就怕朝廷兴起时,在中原、江南开始发行纸币。

    毕竟蜀中、关西是特殊的货币区,早就习惯了,但中原腹地不能这么玩,至少现在不行。拿张纸出来,信用无论如何都很难维持,一旦贬值就会没有底限。

    其实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很明显的信用制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交子。

    庆历年间,为了应付西北边境上日益膨胀的后勤需要,困于粮草输送的朝廷,便扩大了入中的制度。并为此发了六十万贯交子,送粮到前线,便能收到交子作为凭证。而交子抵代的金钱,则是让转运使辖下诸军州拨还。虽说按朝廷的要求是‘止当据官所有现钱之数印造’,有准备金就印多少交子,仅仅起到是兑换的用途,免去运输钱币到前线的耗费。可实际上,交子的印制数量都远在准备金之上。

    之后西北战乱不断,入中纳粟的政策不得不继续推行,陕西交子也跟着发行,至今为止已经发行了二十多界[通届]。陕西的交子以两年为一界,每界到期,便让民众将手中旧交子兑换成新交子,由于兑换有名为贯头钱的手续费,还有因故无法来兑换被强行作废的交子,朝廷每年都能有二三十万贯的额外收入,这还不算超发的部分。而蜀中一直在发行的交子不论从时间还是规模,都远大于陕西,所以朝廷从中牟取的好处就更大了。

    朝廷在交子发行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好处让几任天子都难以割舍,对朝廷财计有着巨大的补益。故而相对的也会维持交子的信誉。当交子贬值,当地衙门都会出钱购回一部分交子销毁——纵然不知道货币信用的本质,可行动却是合乎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