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5号位与C位,篮球比赛阵容中的一个位置。
一般都由队中最高的球员担任,传统上,强调篮下的防守,以及防守篮板球的保护。
由于具有身高的优势,一些具备进攻天份的中锋球员也常常成为在禁区附近投篮得分的主要进攻点。
而所谓的跳球,要在双方任一队员之间进行。
跳球时,两名跳球队员的脚要站在靠近本队球篮一边的半圆内,一只脚靠近两人之间的线的中心。
然后裁判员在两名跳球队员之间将球垂直地向上抛起。
球抛起的高度要超过跳球队员跳起时能达到的高度,并且球在他们之间落下。
当球达到双方中锋能触及的最高高度时,便将球向队友拍出。
竖直向下的篮球球在空中改变了方向,球飞向一个身穿白色球衣男孩。
衣服上写着几个字“李顺义,第一初级中学。”
没错,我们学校获得了第一次进攻机会。
李顺义在同龄人中有着正常的身高,没有什么特殊的明显优势,但一直处于外围。
李顺义不断观察着球场上球员的变化。
很快,就将球传给了一个王小平他们的老熟人:魏兴东。
魏兴东的穿着白色秋衣,与身上的深棕色成了鲜明的对比,身上的肌肉更加鲜明。
此时他在内线,成功的跑出了一个空位,接到李顺义传来的球,原地起跳投篮。
如此的距离,在无人边防的时候,他还是有这个自信的。
球落入网中,获得了本场比赛的第一次得分。
观看比赛的一中同学们纷纷为魏兴东呼喊,尖叫。
一中的阵容分别是:控球后卫李顺义,得分后卫郝竞,小前锋赵殿久,大前锋魏兴东,中锋李大龙。
七中的阵容则是:控球后卫孟修祥,得分后卫陈柏健,小前锋周君良,大前锋袁征,中锋林珲。
其实对于这些人来说,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篮球赛,多少都有些紧张。
而学校教练都是安排一起训练的,外加都是初中的学生,所以并没有太明确的位置纠纷。
这些不过是按技术,身高临时定义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