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语文。”

    “字写得好不好?”

    “还行吧。”

    曾家辉拿出一张纸与笔,递给黄娟小同学,“叔叔让你听写一下,看看你写的字怎么样,行不行?”

    黄娟同学听话的点头。

    可当曾家辉照着信上的内容念了一段话,然后再拿起黄娟写的字一对照,发现笔迹全部完全不符。

    “黄娟同学,你再仔细的想一想,这信到底是不是你写的?”

    笔直地站在阳光下,黄娟痛苦地看看老师,眼珠在眼眶中打转,咬着嘴,好半天终于老实的说:“不是我写的。”

    “那为什么要说自己写的呢?”

    曾家辉轻声的问道。

    “…”

    面对这位小姑娘的沉默,曾家辉只能再问,“是谁让你这么说的?”

    仍然是沉默。

    曾家辉只好继续发问,“这封信以前看到过吗?”

    “没有。”

    黄娟这回摇头作答。

    写信的事、拿钱的时间,这些问题曾家辉也找黄娟的家长进行了核实,但结果….他一点也没写在脸上。

    调查结束,当地的人松了一口气。

    却不料曾家辉在临走的时候,突然提出召开一个情况讨论会,并让有关方面的记者“随便”参加了一下。

    这个会有些突然,与当地官员的判断有些出入。因为,调查下来心情看似不错的曾家辉,在会上突然一反常态的怒拍了桌子,“你们说因为种情况临时更换了受助人,这我可以认为是操作规范上的小问题,需要完善与改进。可你们贪污了捐资款的事实俱在,法不容情。”

    地方的同志对他的突然发难,惊愕之余更不同意了,县教委的负责人立即就反驳了,“资助款一分不少的发下去,如果存在贪污,贪污多少?根据是什么?”

    显然,谁都不愿意背这个罪名的。

    曾家辉听现场有人反对得这么理直气壮,他就笑了,“你们提供的签字领钱的单子我认真核查过了,确实班主任领了钱,也发到了指定的学生及家长手中。可是,人们发放时间是什么时候?我在每个学生的学校及家庭了解情况时,专门问了时间。你们是一年前的9月发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