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小说屋>灵异科幻>影帝的诞生 > 第77章 舆论大爆炸下
    亿万富翁们的日常和社交圈是怎样的?――部都是爱八卦的美国民众很关心的问题。

    鲁伯特?默多克太老了,比尔?盖茨又太技术宅了,他们的生活一点都不有趣,范德比尔特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虽然名头还响亮但早已退出美国权贵们的舞台,肯尼迪家族、克林顿家族和布什家族因为从政的原因天天被八,公众也早看厌了,其他的诸如沃尔顿家族、科波拉家族、赫斯特家族、兰黛家族等要么热衷于出现在镜头采访前要么就从事着跟媒体、音乐、娱乐、时尚沾边的产业――只有罗德里克家族,有钱有权了快一百年,却一直躲避着镁光灯,在公众面前神秘至今。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哪怕再隐形富豪,罗德里克家族都避免不了被媒体和公众好奇八卦的那一天,但现在因为威廉的参与,《纽约邮报》的文章成了一个导/火/索,将整个社会的好奇心提前引燃了。

    罗德里克家的继承人不是据传在伦敦留学吗,为什么会出现在洛杉矶?

    兰斯?罗德里克和威廉?布兰德利真的是好友的关系吗?

    就在普通民众还仅止于八卦的时候,《纽约邮报》的老对头《纽约每日新闻》不满死敌最近出尽了风头,也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狗仔探秘活动中,并且,《纽约每日新闻》挖掘出了更劲爆的旧闻:

    《身份大揭密:威廉?布兰德利竟是12年前轰动美国绑架案主角!》(《纽约每日新闻》)

    为了将老对头狠狠踩在脚下,《纽约每日新闻》不仅买通了卡尔盖特学校的一名离职校工,从他那里得到了威廉和兰斯曾经一起参加校内活动的照片,以证明二人的儿时同学/玩伴关系,甚至还挖出了12年前那桩早已被泰勒?罗德里克掩埋的绑架案新闻!

    毕竟是曾经轰动美,或者说球的亿万富豪继承人绑架新闻――也是自泰勒?罗德里克迎娶英国新娘后,罗德里克家族时隔十年时间爆出的又一大新闻――这些年来无论罗德里克家族怎么遮掩,绑架案还是在当年曾经看过新闻的民众心里留下过深深的印记,现在一经媒体重新报道,社会顿时激起极大反响,甚至到这时公众才恍然明白:当年卡尔盖特学校一共被绑走两名学生,一名是兰斯?罗德里克,原来另一名没被曝光姓名的主角,竟然是威廉?布兰德利!

    《深挖威廉?布兰德利成长史精彩程度堪比电影》(《巴尔的摩太阳报》)

    《贫穷贵公子威廉?布兰德利――住过上东区也住过贫民区》(《纽约观察家》)

    《洛杉矶公寓曝光威廉竟与托比同居!》(《now》)

    《美话题人物:威廉?布兰德利》(《洛杉矶时报》)

    《频频现身洛杉矶罗德里克集团进军好莱坞?》(《华尔街邮报》)

    《纽约每日新闻》挖出如此重要的新闻,《纽约邮报》自然也不甘落后,两家纽约最著名的小报你来我往,威廉父亲埃德温?布兰德利曾是华尔街著名基金经理但又跳楼自杀的事件当然也一并被深挖了出来。

    但这场舆论风暴远远没有到此结束,《美国周刊》的一篇新闻将公众的目光从威廉本身又拉回了电影,不过,这次针对的并不是好的方面。

    《nypd言论:如果比利是现实人物,将成为美国警界噩梦》(《美国周刊》)

    “近日,纽约警察局一名不肯透露姓名的警探称自己已经遇到了一个对《惊声尖叫》里的连环杀手比利有不正常迷恋的变装者。‘他竟然一边痴迷的看着海报一边叫电影里的角色杀了他!’nypd警探用震惊和不敢置信的口吻说:‘说实在这太惊人也太可怕了,真的,幸亏现实里不存在比利这样的连环杀人犯,不然哪怕他屠戮了再多的人,大概也会拥有一票疯狂的粉丝,就像六十年代的杀人狂魔曼森一样。’”

    或许纽约警探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只是纯粹的感叹,提起美国最著名的连环杀人魔曼森也是不带其他意思,但是这样的采访在电视上播放出来的,却引起了一些不怀好意媒体的故意歪曲解读!

    犯罪电影存在的意义一般是为了引起公众对社会犯罪行为、恐怖行为及邪恶势力的谴责,因为电影或多或少的都反应了道德沦丧、性情变态、人性扭曲等现状,但哪怕选角小心翼翼,对犯罪的刻画也丑陋阴森恐怖的《沉默的羔羊》上映后,都引发了一些人对汉尼拔教授这个虚拟角色的崇拜――人们实在是没有想到,《惊声尖叫》竟然起到了和《沉默的羔羊》差不多的效果――最大的证明就是被nypd请进警察局喝咖啡的那名变装癖。

    《惊声尖叫》的拍摄本意和《沉默的羔羊》根本不同,如果说后者算是一部严肃电影的话,那么前者其实真的只是一部娱乐电影,但无论制片厂的初衷是什么,一旦牵扯进了社会道德问题,舆论热潮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nypd:《惊声尖叫》是荼毒观众心灵之作!》(《国家讯问者报》)

    《纽约警探采访引热潮《惊声尖叫》陷争议》(《旧金山纪事报》)

    《《惊声尖叫》=《沉默的羔羊》比利=下一个汉尼拔教授?》(《洛杉矶每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