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富甚至道:“爹,不就是辛苦一些吗?我能干?”

    王丽梅也心疼那些钱:“就是,爹,大不了我来干呗!”

    秦木桥呵斥钻钱眼的俩人:“胡闹!家里的地要耕,就剩你们三个妇道人家,能拉得动磨?还要买蚕种养蚕摘桑叶,忙的过来吗?”

    “摘桑叶有一巧二巧她们帮着……”王丽梅说话声音渐小,也觉得不太实际。

    养蚕比拉地还要难。

    这是门精细活,一箩蚕能吃十几斤桑叶,从早到晚不间断地吃,每天都要采桑叶,他们家就半亩桑树,都不够蚕吃的。每年养蚕后期,都要走好远去找桑树。

    采回来的桑叶要清洗,要晾晒,叶片不能有水,不然蚕吃了会死。

    他们家四间房,只有三间住人,还有一间就是专门养蚕的房,不养蚕时女人们就在那里织布。

    蚕房又要通风又不能见日头,家里还不能有异味,不能有吵闹声音,但凡哪里没做好,蚕分分钟死给人看。

    养蚕虽然辛苦,可蚕丝价高,每年都有商人到村里收散户的蚕丝,是秦家很重要的经济来源。

    他们家上半年既要春耕,又要养蚕,哪里有时间做豆腐卖呢。

    虎头叹气,不由得感慨:“要是咱们会石猴的分身术就好了,家里的活就有人干了。”

    一个冬天,他们家里人天天听石猴的故事,每天干活都多了几分滋味。

    秦冬财忍俊不禁:“哪有这么好的事?”

    转头又道:“爹,要不咱们买头牛吧!”

    一头牛起码顶两个人力,这样他们就能腾出手磨豆腐卖了。

    秦木桥也头疼啊,家里人太少了,活干不过来。他何尝不想买牛,可一头成年耕牛价格不便宜,一年到头吃的草料不少,又要精心照料,他们家没养过牛,能养好吗?

    秦石头在一旁安静地听着,一直在思考,家里确实人手不够。十四个人,三个成年男人,大哥只能算半个,他还没长大,爹和爷爷他们怕把大哥累坏了,平日叫他下地也只干些轻点的活。

    三个半男人要拉四十多亩地,深耕翻土,除草插秧灌水……上半年连轴转,没个停歇。

    家里还有三个女人,女人们忙着摘桑叶养蚕种织布,做饭都要一巧二巧几个女孩来,更别提家里还养鸡鸭,他要上学,锁头还小,猫娃子可以忽略不计。

    一巧二巧过完年才九岁,三巧四巧也才七岁,就要承担许多家务活,没个闲的。

    这样一算,买牛确实能空出俩人做豆腐,可牛价高昂,不便养殖,还不如买驴呢。

    驴体质结实,耐粗饲,磨豆腐剩下的豆渣就能用来喂驴,驴还不容易生病,性情温和而且耐劳。

    虽然不能代替耕牛的位置,可作为替代品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