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他又联系到一个投资商,那是江滨本地的一个房产公司大老板。
有县长为他撑腰,大老板兴致很高,立刻来到县政府跟施连新进行洽谈。
他暗中承诺他两个好处:
一是给施连新百分之一投资总额的回报,投资两个亿,就是两百万。二是给他百分之五的股权,让施连新以别人的名义占股。
然后在合作协议上,他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条件。
沈振华见又是施连新物色的投资商,就细看协议条款,觉得里面有猫腻,条件太苛刻,便坚持原则,坚决不肯让步。
施连新知道后,非常不满。
一次在一起吃饭时,他故意当着沈振华的面质问郝枫:
“郝局长,你们教育局是怎么回事?对空头投资商,你们议论纷纷,把我说得很难堪。”
“现在人家真有实力和诚意来投资,你们又设置重重障碍,坚决不肯让步,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郝枫小心翼翼回答:
“哪里啊?我们把投资商都当成了上帝,怎么会给他们设置障碍呢?沈书记,你说是不是?”
沈振华不卖施连新的账,厉声说道:
“对所有投资者,我们都热情欢迎,一视同仁。但不管是谁,都得按照国家规定办,不能漫天要价,甚至存在背后交易。”
施连新脸色大变,但不知道怎么反驳,扭着脸皮没有说话。
那个房产老板在谈判桌上没有占到便宜,只好勉强与市政府签订了合同。
然后他四处活动,想拉其他老板来一起投股。一些老板知道县委书记与县长有矛盾,怕蹚这个浑水会有后患,都不肯来投资,这个协议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事后,施连新在一次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大会上,借题发挥:
“我们谁也不是诸葛亮,能够预测事情的发展结果。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随随便便下结论,挫伤大家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沈振华听出他的言外之意,在最后的发言中,对他进行有力回击。
郝枫从他们两人的官斗中,知道沈振华是清正廉洁的好官,施连新虽然工作也很努力,但私心太重,是个腐败官员,就坚定地站在沈振华这边。
只是在表面上,他也尽量不得罪施连新这个顶头上司。
郝枫毕竟进入官场不久,与教育界之外的人接触不多,没有投资商方面的人脉。
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建筑大老板杜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