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的记者,是这样描绘观众观看这部影片后的情景:“男女老幼怀着真诚的感伤涌出电影院。孩子们似乎在想问题,成年人在沉思,成双成对的人则互相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我觉得故事里的阿甘简直就是典型的米国人,他的成长过程又正好是我们所经历的,他使我们清晰地回顾了历史。他是个好人,能令人落泪也能逗人发笑。--。好莱坞制片人温迪·费勒曼
“在这部影片里,我想让阿甘以一个头脑简单、纯真,而又缺乏主见的人物形象出现在银幕上,我把影片中的各个角色看做是米国国民人性化的象征。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重新肯定了旧的道德及社会主体文化,宣扬了60年代米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它又否定了其他前卫的新文化。我想正是基于此,它才能深得我国民心。--本片导演罗伯特·泽梅基斯
《阿甘正传》让我们熟知了两个人:阿甘和汤姆·汉克斯。这部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政治讽刺,但影片的总体风格似乎更像是一部人生寓言,在影片中,阿甘的智商尽管并不高,但他的身上却具有这个社会已经远离许久的诚实、守信、勇敢、真诚等美德,影片的开始,我们或许会被阿甘的木讷所逗乐,在他面前,我们充满着优越感,但在影片结束时,我们却不得不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我们突然发现阿甘的经历正是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纯真年代,而我们的身上却已经覆压着太多的偏见与虚荣。--《好莱坞电影周刊》。
或许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或者认为这是这部电影里面最出名的一句话,就是阿甘拿着一盒巧克力坐在木凳上穿着破烂的球鞋,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的。但是我觉得,阿甘似乎并没有被这些所谓的变数所影响,他活得很纯粹,很天真,甚至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没错貌似从科学的解释上他也的确貌似是一个傻子因为他的智商只有75,却恰巧符合了“大愚若智”,在我看来他是一位智者,一位忠诚,有爱的侣伴,一个孝顺的儿子,就像电影的最后他成了位富翁,世人的眼光并不影响他是“富有”的人。--(电影杂志采访某位影迷)
这一部作品在上映以后,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引发观影狂潮。
因为在他的定位之中就是文艺片,既然是文艺片,就有文艺片的发行方式。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在发行文艺片的时候,会把所有的资源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
所有的文艺片在宣传的时候,都是在特定的地方,向特定的群体进行宣传,对很多境内懂行的人来说,光看这一部电影的宣传方式,就可以判定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
既然是艺术片受众就有限,几乎所有的艺术片,宣传资源都会向艺术院线进行倾斜,同时也在学院方面进行重点的攻关。
《阿甘正传》他的宣传方式也都是如此,尽管派拉蒙投入了不少的资源,但是他的宣传模式,那是依足发行艺术片的方式来搞。
但是谁也料想不到,这一部电影在推出了以后,居然大受欢迎,延续了罗伯特.泽米吉斯一向的风格。
罗伯特.泽米吉斯称得上是靠真本事吃饭的人,在那一部令他在好莱坞站稳的脚跟的电影《回到未来》。
这一部电影,可是拿下了2亿多的北米票房,全球拿下了4亿,乃是1985年度北米全球票房冠军,经典科幻电影。
这一部电影,首周居然只有950万的票房,虽然称不上是扑街,但是也称不上是大卖。
但是,他就是凭着超强的口碑,其后蝉联了十个周冠军,光北米一地,拿下了2亿多的票房,而其后的多部作品之中,也都是以口碑进行取胜,这也令他积累了极好的名声,称得上金字招牌。
也就是有了这样的底气,也都看见了他的老师斯皮尔伯格转型成功,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才会在派拉蒙的忽悠之下,加入了他们的战车,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跟环球合作,而且合作得非常愉快。
尽管斯皮尔伯格已经一再的声称,跟派拉蒙只是部头约,短期的合作,甚至暗示,并不希望他来派拉蒙。
但是在派拉蒙许下了如此好的条件以后,他还是加入了派拉蒙的团队,接手了《阿甘正传》的执导大权,最后拍出来的效果,也都令人非常满意,好得没得说。
最好的就体现在市场方面,派拉蒙的发行部门,当这一部电影乃是文艺片的发行方式发行,那就是靠口碑来吃饭,然后逐步扩大发行的模式。
这种几乎是所有的文艺片发行的方式,虽然保守,但是却不会令你亏更多的钱。
比如说跟他差不多前后上映的《肖申克的救赎》,这一部被杰克都看好的电影,最终是落入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之手。
他拍出来的效果,据说也相当满意,哥伦比亚也都知道,他是一部文艺片,但是他们认为,这么好的一部电影,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赚取更多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