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录阁二楼,谢淮坐在宽大的书桌后批阅奏书,礼部尚书江铖恭谨侍立在一旁,时不时回几句他的问话。
不远处柳舟洲坐在另一个书案前埋头写字。
谢淮一把合上奏书,凝眉道:“西戎近年来在边境不断寻衅滋事,纯属故意试探,得了好处,这会又把主意打到京城,简直得寸进尺。”
江铖连连称是,又小心翼翼道:“陛下的意思是两国恢复商贸是互惠互利的事,京城划给他一片地也划得来。”
谢淮倏然抬眼,眸中划过一丝冷厉,“今日一条街,明日就是一座城,西戎人生性喜欢掠夺,他们主动和大兴示好,怎可能仅仅志在商贸?”
江铖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颤声道:“可是陛下...陛下他...”
谢淮一把将奏书扔江铖脚下,凛声道:“告诉西戎国主,若想两国恢复经商,就拿出十足的诚意来。”
江铖得了令,忙叩头谢恩,高声保证:“微臣这就修书一封,送去西戎。”说完连滚带爬的退出了书阁。
一旁执笔写字的柳舟洲不禁笔下一顿,难怪谢淮最近对西戎相关特别敏感,原是两国正在交涉,为着各自的利益来回拉锯。
谢淮敛了神色,抬眼看向书桌后的柳舟洲,昨日在嘉仁宫她语惊四座,说自己可以默写出诸子五家所有的书,皇帝和众人都不相信,遂挑了几本没丢的,现场让她默写了几段,竟然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众人一时语噎,才知这世界上真的有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且谢铭折腾了几天,才发现这修书看似简单,实则巨费心力,尤其到了收尾阶段,最是考验主事者的品位和归纳整合能力,他根本无从下手,遂顺水推舟的建议,修书大任还是转回惜录阁吧。
皇帝对四皇子很是失望,但一时顾不上管他,立刻命整个翰林院配合柳舟洲把诸子录默写出来。
就这样翰林们又从嘉仁宫搬到东宫,这一通折腾,倒是让众人感受到同是皇子,四皇子和太子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无怪乎虽屡受打压,太子在朝中拥护依旧甚多。
谢淮走到柳舟洲的桌案前,她埋首写字并未发觉,自昨日回来她就全身心的默书,没怎么离开过书桌。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她身上洒了一层金箔,谢淮走到窗前,轻轻放下碧纱帘,光影变淡,她顿觉舒爽。
她凝神思考,握笔处疲惫的手指微微抖着,突然她的毛笔被人从手里拎走,她愕然抬头,见谢淮眸光沉沉看着她。
他把笔握在自己手中,对她摆手,“你起来,坐对面去。”
柳舟洲茫然站起,面上全是焦急的神色,她算过,一共丢了近300本书,这些书虽然都不是长篇大论,可是真要全部写一遍,怎么也得数月才行。
她神色不安的坐到对面,不知谢淮几个意思,却见他郑重其事道:“现在你来默背,我来写,但是——”
他顿了一下,柳舟洲知道接下来的话一定很重要,不由得坐正了看着他。
谢淮一字一顿道:“但是,不是默所有的书,修书的目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只背有价值的内容给我。”
柳舟洲疑虑,“由我来决定什么内容该去,什么内容该留?”
谢淮点头,脸上都是信任的神色,“你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