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宦官走了之后,徐梁才收到程贤派人送来的报告,也才知道南北舆论战已经打过了第一个回合。
“舆论的焦点在于满清的倒行逆施。”徐梁对那传报之人道:“其他的点一点就行了。我这里还有一份情报,顺便带回去交给程先生,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徐梁摇铃唤来柳如是,让她取来前日接见意大利人利类思和葡萄牙人安文思的会议纪要。
这两个泰西传教士都是在甲申国变之前进入四川传教学者,尤其精通数学和天文领域。作为外国人。两人并不在乎明国的实际统治者是谁,只要能够帮助他们传教就是好皇帝。所以在张献忠入蜀之后,他们理所当然地投靠了张献忠。
就如当初汤若望躲藏起来,希望能够投效李自成一样。
让徐梁吃惊的是,张献忠这个极有可能是精神病患的土匪头子,在泰西传教士面前却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素养。他很喜欢泰西的数学和天文,命两人用红铜造了天球、地球,放置在“大殿”上。非但经常召二人前往宫中讲授数学、天文课。还积极与身边大臣进行探讨。
仅仅这样,就已经达到了被吹嘘成“圣”的康熙帝标准。
张献忠却比康熙更进一步。非但自己学,还希望治下学子都能学习数学和天文,因此封赐二人“天学国师”,并要他们回到泰西之后招募更多的数学、天文学者来华。
“张献忠对于各国政治也十分上心。”利类思当时随口说的一句话,却让徐梁颇意外。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数学、天文可以看做是基础科学。对基础科学产生好奇并不意外。但能意识到上层建筑的重要性,那就十分不容易了。
事实上,考究东西方历史,真正依靠先进科技取代前朝的例子十分罕见。只有掌握了上层建筑,推广先进的行政、军事制度。才有争夺天下的本钱。
“既然张献忠如此重用二位,让二位冒险前来太原,却所为何事?”徐梁占据太原之后,原本在山西和陕西的西方传教士都在汤若望的号召之下东行,前往济南当副教授去了。他们虽然按照大明的习惯投了拜帖,但事务繁忙的徐梁并没有亲自召见,拍个内官询问一下有什么需要就可以了。
利类思和安文思却坚持要见皇帝本人,这才有了此番会晤。
安文思的汉语不如利类思,更多处于见证人的地位。利类思行礼道:“陛下,张献忠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宽恕。”
徐梁哦了一声,良久方才道:“无论是张献忠还是李自成,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必然要受到大明律法的约束。而且们应该能够理解,谋反罪无论是在大明还是泰西,都很难得到宽恕。”
利类思和安文思都是学者型神职人员,并非站在庙堂之高的枢机主教。他们的政治嗅觉和眼光绝定了他们的反应,那就是——没有反应。
徐梁等了十来秒,终于明白以这两人的水准,完没有听出他的弦外之音,只得道:“然而圣天子大仁大慈,固然要惩前毖后,同时也不忘治病救人。只是这种宽恕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的。”
利类思终于听懂了皇帝的意思:只要有足够的赎金,上帝和皇帝一样会宽恕所有人。
这让他觉得是一种交易,但因为他已经先入为主认为张献忠是个不错的领导者,所以并不排斥这种交易。
“陛下认为,什么样的救赎才能获得这种宽恕呢?”利类思问道。
徐梁笑道:“张献忠现在还能跟我讨价还价么?我的大军随时可以沿江而上,攻占重庆。李自成的大军也已经从汉中南下,占据了广元,他现在腹背受敌,恐怕日子很不好过。”
利类思对此心知肚明,而缺乏城府的使者自然将“承认”两字写在了脸上。
徐梁继续道:“蜀地偏处一隅,有人有物,的确是可以立国图存之地。当年我督军陕西,被李自成逼得一夜数起,也曾有人建言大军入蜀。”
利类思颇为好奇:“那陛下为何不入蜀呢?蜀地还有大明两位国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