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自朝廷四月出兵开始,到八月中旬平定,前后历时四个月时间。顺朝长久未能根治的岭南军事势力,也在这一战后被彻底拔除。
朝廷前后出兵二十万,实际作战兵马有四万多,这一战,朝廷除了占领岭南百余座大大小小城市,还收编了地方势力近十万兵马,以及过百万的人口。这当中便包括南方少数民族的二十几万人口。
朝廷对岭南的平定,是岭南发展的一次契机,当然,在契机面前,所有人都想从胜利的果实中分一杯羹。几路兵马,还有岭南的少数民族,在战后都向刘愈表达了一些“诉求”。而“诉求”说白了就是想在分赃中多捞一笔。
土地、城市、财富、爵禄……岭南也算是地大物博,很多地方还未真正得到开发,谁不想多捞点土地资本?若是能当个安稳的南疆王侯,以后这岭南就是他说了算,自己在南疆建立个山高皇帝远的小王国,当个三不管的土皇帝……这种好事不但是那些投降的地魁头领们有这想法,连霍病这看似缺心眼的二百五,在战后也嚷嚷着让刘愈在岭南封赏给他一大片的土地。
平定岭南是在八月十七日,刘愈在之后几天,除了安排了一些简单的驻防事务,基本上没见什么人也没作出安排。这让军中上下看不出他的意图。
花集安代表军中的一些中立派来见刘愈,提出了大军早些北归的建议。刘愈跟花集安也说了说,其实现在重点不是何时撤军的问题,大军随时可以撤,但关键是怎么撤,谁来看守这片胜利的成果,谁能保证在这样一个满目疮痍的岭南不被利欲之心所蒙蔽,安心来进行战后的安抚而不是掠夺?
以刘愈认为,花集安会自动请缨。表示他自己能完成这重担。但花集安很聪明,明白何为激流勇退,他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也只是说出了一些基本的看法,比如说轮流驻军,建立轮防制;又或者是军政独立,在岭南建立大行省。花集安的建议虽好。但刘愈也没采纳,因为刘愈自己也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
岭南平定下来,刘愈的烦心事反而多了。主要是各方对这片无主之土的垂涎,让他看到治理岭南的难度。
驻军,将意味着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后的岭南,或延续今日地方军事势力独大的格局。这场仗的意义就没那么明显。就算是朝廷能把权收住,也总有收不住的时候,因为这时代的统治者,历来是对边荒蛮夷之地不屑一顾,顺朝的继任者,未必会重视岭南这样一片地方。
在刘愈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长安城方面来了信。是韩升写给他的建议书。其建议书用四个字来概括——休养生息。
韩升一直主张“非战”。
韩升希望刘愈早点结束顺朝对外扩张的格局,进行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以换得真正的太平盛世,而不是统治者口中说说的那种。
在信上,韩升还列举了这几年来战事,朝廷所欠下的税赋,及国库未来几年的亏空情况。朝廷是在借着百姓赋税的极端情况下,完成了平定突厥和岭南的两场战事。平突厥是苏彦任上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平岭南,则是新皇登基后的第一件事。用韩升的话来总结,这两场战争劳民伤财,百姓再也负担不起供养军队的重担,现在必须要将军队中的大部分将士卸甲归田,才能使朝廷的财政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可刘愈也明知道。现在把战争的网撒的这么大,收回去,将意味着之前两年的战争白打了。
但无论如何,岭南收编的军队和人口。是时候要妥善处置。在平定岭南后,刘愈所下的第一条政令,便是解散地方军队,削其由军籍为民为。
为了让此事不引起军中哗变,刘愈用了一种很巧妙的“精减法”,及在岭南地方军中进行公开的选拔,指定标准来留下一部分兵马,而将大多数的兵马遣散。
这件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在岭南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地方势力十几万军队,除了被朝廷所灭的,还有近十万的兵马,朝廷说解散就解散,只给了很少的遣散费,很容易令军中上下引起很多非议之声。很多地方军都是想投靠朝廷,然后继续跟着他们的地魁首领为祸一方,现在他们从军人变成一个农民,军人的不满甚嚣尘上,一连几天,都有军中将领来请见刘愈来为此事说项。
将领的说项并没有改变刘愈的意志,军中一次严酷的选拔还是开始了,很多老弱病残被第一波遣散,然后是守备营,再到地方势力的精锐之师。朝廷选拔的标准过于严苛,以使得原来近十万将士,最终能过选拔的不到六千人,而这六千人,也不会留在岭南继续驻守地方,而是要被调往江赣和江南地区去驻防。
刘愈是不想让他们拿出原来的一套欺压岭南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少数民族的百姓。
适当的,刘愈也将原本江南一些地方的守备营调集过来,驻防岭南,然后在岭南六座主要的城市设立了军务所。
军务所驻兵是朝廷新军中的主力,刘愈会留下自己部下中值得信任的将领,分批次在岭南驻防,而六所军务所都听命于梅关的总衙所,梅关也成为岭南驻防的第一座重镇。
安排完这一些,刘愈虽然觉得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至少是解决了暂时的心头之患。刘愈思归心切,而徐轩筑的分娩期将近,刘愈在外又是四个多月时间,长时间不能陪伴在妻子身边,也让他这个顾家男有些想家。
刘愈将走,柳丽娘自然也要跟着去往北方。而作为岭南少数民族最高头领的柳丽娘,其实在这些天也在为岭南少数民族的利益,跟刘愈争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