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岭南少数民族的支持后,刘愈也多了柳丽娘情报网的支持。柳丽娘的情报网并不代表是少数民族的情报网,这是一整套淮王情报体系,因为去政治化,整个情报网也在柳丽娘一人的控制之下,有线人和刺探情报的人,也有查证情报和传递消息的人,组织内分工明确体系完善,对朝廷的情报网是个很大的补充。
柳丽娘的情报网和瞿竹所负责的朝廷原本的情报网优势互补,令朝廷军的情报优势凸显出来。
岭南的这最后一战,刘愈抓的便是情报获取的时间差。
在三家剩余的地魁当中,李、陆势力相对小一些,而杨势力最大,彼此之间因为以前在地盘划分上早有间隙。
刘愈老早便放出风,说是杨氏准备把李、陆的地盘吞并,而且还指明会在朝廷军撤兵之后。
因为朝廷军在围困了三家地魁的地界之后,一直按兵不动,使得朝廷军撤兵的意图很明显,也令李、陆两家有些自危。再随后,刘愈便发动了突然的空中袭击。
刘愈发动空中袭击的目标是杨氏,其实刘愈这次攻击的主要目的也是看其他两家的反应。果然在发动袭击的前几天时间里,李、陆两家都没履行承诺派出援兵,因为他们对“空中打击”的事也多有怀疑,认为这是杨氏为了制造恐怖气氛而编造出来的。
刘愈也很适时地停止了空中袭击,使得一切就好像没发生过一样,让杨氏有苦说不出。因为情报消息传递的滞后性,令李、陆两家跟杨氏之间产生隔阂。
然后刘愈又故意卖个破绽,把北方运粮的粮道“暴露”出来,让李家觉得有机可趁。
果然李氏出兵打朝廷军的北方粮道,结果中了埋伏损失惨重。随后朝廷军兵压李氏的城池,李氏紧忙向其他两家盟友求援,陆家派了援兵。而之前杨氏因为李氏未出兵,这次选择了旁观,而加深了杨氏跟另外李、陆两家的矛盾。
三家同盟,最怕的就是彼此之间不信任,同盟阵线出现貌合神离的迹象。
随后,刘愈又让情报人员在李、陆两家的地界内宣扬,说是杨氏已经跟朝廷谈好了条件。以朝廷继续拥立杨氏为岭南藩王为条件对杨氏进行招安。一时间李、陆两家地魁将信将疑,对情况的发展更加不确定。
为了配合这次的离间计,刘愈先是派出兵马进攻杨氏,这一轮的进攻猛烈,让杨氏以为朝廷军是要倾巢出动,以他杨氏的地界为突破口。
一连两日的猛烈攻城。令杨氏吃不消,马上求助于李、陆两家,李、陆两家虽然对杨氏有怀疑,但为了同盟战线的稳固还是派出了援兵。结果就在他们派出援兵不到一天,朝廷军对杨氏的攻击突然停止,而张无诸所部和刘兆所部,突然袭击了李、陆两家地魁的外部城市。因为事起仓促,李、陆两家反应不及,一夜之间两家便损失了四座城池,等他们反应过来把援军调回来,朝廷军已经在四座城池内筑好防御工事,失去容易再得难,他们也不敢跟朝廷军用强。
一时间,李、陆两家跟杨氏的关系更加恶劣。他们都以为是杨氏跟朝廷串通,故意调他们的援军过去,而令朝廷军有机可趁。因为杨氏对之前朝廷军攻城的力度夸大的太大,而李、陆两家事后有查知朝廷军根本只是小规模的滋扰,却令他们损失城池,杨氏在盟友当中的信誉在逐渐瓦解。
随后,在三家联盟的后院里。发生了乱事,令三家同盟更是自顾不暇。
因为之前朝廷军的大举进攻,令三家侵占了原本其他地魁的地盘然后才形成了地域相联系的战线,这使得他们的后方也不太稳固。加上朝廷军的大兵压境。使得三家地魁对外联络基本断绝,他们内部的经济体系处于崩溃状态,物价飞涨而军需物资紧张,令他们都想对这些原本不属于他们自己领地的缓冲中立地区去掠夺,加深了这些缓冲区域跟他们三家的积怨。
为了活路,这些缓冲地区的百姓和商户组成了一小股力量来对抗这种掠夺,这就让三家地魁的后院起火。当然,这当中也有朝廷和柳丽娘双重情报人员从中煽风点火的功劳。
随着这三家地魁的后院起火,朝廷军适时地展开了对杨氏的最猛烈攻击,务求做到一战将杨氏地魁的反抗力量彻底瓦解。
七月二十六日,朝廷军发动四路兵马,以空中打击为最先,然后发动了少有的攻城战,云梯、楼车、攻城车、土炮等强力的攻城辎重也是在岭南诸多战役中第一次登场,加上朝廷军士兵所惯用的火枪,短短两天时间里,杨氏的八座城池便丢了四座。杨氏多次向李、陆两家请援,结果都没得到回应,而等李、陆两家察觉这次杨氏并非在喊“狼来了”,派出援军过来,朝廷军已经经过这一战奠定了对三家地魁的战略优势,而杨氏在外围城市所构建的防御网已经土崩瓦解,朝廷军已经撕开一道口子,随时会向三家地魁的腹地进攻。
而与此同时,三家地魁后院的火仍旧没有扑灭。对他们来说,内忧外困以至军心不稳。
而此时,朝廷军却没乘胜追击,而是选择按兵不动,让外界看不透朝廷军到底要做什么。
刘愈不是很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反正物资可以坚持到八月底,现在刚刚才七月底,如果把战事打得很急,会让三家地魁看出朝廷的底牌,到时他们困兽犹斗,觉得随时坚持过最艰苦的一段时间便可高枕无忧,那就非他刘愈所愿。
所以刘愈适时地开始了“休养”,反而给三家地魁有时间去重新梳理他们的关系,重新去构建自己的防线,有时间去扑灭后院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