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富弼、司马光等人不禁皱了眉头,但是更多的人因沈方之语而热血沸腾,那可是大唐、大汗曾经达到的疆域,大周能行吗?
“西夏!半年必克其功。昌国将为西军将士准备十万支火枪、弹药无数。对于西夏的战阵、坚城,我们的将士将有大周最新生产的大炮,只需几十门大炮齐射,便可将所有的坚城轰烂。西夏除了投降之外,只有覆灭一条路可走。”
“有人说,这是生灵涂炭,但我要说,死的只会是负隅顽抗的党项王族,对于西夏百姓,大周将会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以大周的财力,只要西夏百姓安份守己,按照朝廷的安排耕种、做差役,便会衣食无忧,便会有书读,有官做。大周要的不是奴隶,而是大周的百姓,而是我们的兄弟。”
“有人说,在占领的过程中,会有误解,会有反抗,那是因为被占领者没有看到绝对的实力,在见识到火枪、大炮的威力,及堆积如山的粮草之后,我相信,只要是明白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还有蚍蜉撼树者,便是灰飞烟灭也死不足惜。”
“回到我刚才的话题,一个国家的疆域,和他的道路、驿站息息相关。畅通无阻的道路,会使朝廷的政令可以通达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可以使国家的军队前往任何一个府城,有了水泥官道,大周才有可能真正地将所有占领区域统一起来,而不是统而不治,让占领区域成为国中之国。”
文彦博、富弼、司马光等人虽然主张和谈,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沈方讲得既合情又合理,自古以来,大一统的国家都是这样的思路,只不过他们在占领了广阔的疆域后,由于不能更好的治理,慢慢地又走向了分裂,若是真按沈方所说,以文化来统一,用道路来延伸,虽然费时、费力,但必可成千秋功业。
“子矩所言,发人深省,文某执政多年,自愧弗如。”文彦博叹息道。
“子矩,十万支火枪若流失出去,朝廷如何把控?!若是边军将领依仗枪炮之力,据国自立,朝廷又有何解?”富弼提了一个所有朝臣都会想到的问题。
“这就看我爹爹的本事了,皆竟小子也不是统兵之才。”沈方笑道。
众人皆是哄笑,但是大多数人心里都浮起一个想法,若是沈家反了呢?!
“方儿,想法固然好,但一定要谨小慎微,考虑全面,勿要轻启战事,若战则求必胜。”司马光沉思道。
“刚才说了,领兵打仗是我爹爹的事儿,我只是为各位尊长提醒一二。”
关于沈方的国家论、民族论、速战论成为每个人热议的话题,不久之后,沈方之言会传到柴勐的耳朵里,界时他会有什么想法,便是沈方此刻也无暇顾及。
沈方在沈府家宴崭露头角,顿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人们很轻易地想起来传说中的故事,在交头结耳中,他们确认了几个事实,沈方果然把纯元子及昆仑七子杀死,沈方果然将当朝枢密使秦源的府第烧了个精光,沈方果然在琼楼宫外一掌击毙了官家爱妃的哥哥归宁侯,沈方果然是在昌国公主的协助下从西狱地牢中逃脱,而过了这么久,朝廷的海捕文书也未来到西京洛阳,显然是官家已将此事按下了。
对于沈方的表现,沈括也感到颇为吃惊,习以为常的反而是张天端、王寿光、章惇三人,沈方在与他们三人相处时,所描绘的场景更加雄伟,今天沈方的表现有一多半是表演给官家看的,毕竟要想取得西夏战事的胜利,没有柴勐与朝廷的支持,几乎不可能完成。
沈方在与主席的诸位尊长歉让一番之后,便来到次席,次席以蔡挺为首,接下来,便是河东南路、京兆府路、京西北路三路的安抚使,还有京西北路的内监使、制置使。余下两位坐着的乃是天下闻名的横渠先生张载和伊川先生程颐。
沈方对于这些官员并不在意,只是答应了给蔡挺尽快筹备火枪、火炮,为三路抚台、监台、制台提供一些昌国物资之外,便将注意力集中到张载和程颐之上。
张载笑道,“子矩,早前克之和我讲起,你在杭州创立了理气论,我还有些不相信,如今听了刚才一席话,果然只有子矩才有这样举重若轻的魄力。”
“说起来,也不是我一人独创,其中也有横渠先生的气本论和伊川先生的理学。”
程颐问道,“克之前些日子也没有讲清楚,今日子矩可否讲一下什么是理?”
“这里的理有四层含义。”
“其一,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也不能离开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道或太极。”
“其二,理是事物的规律。规律需要有事物为载体,但却不依事物的存在而存在。比如音律、数学等,无论有没有宇宙万物,都存在于某一特定的所在,此所在没有空间、没有时间,乃是纯粹的理。所谓灵机一动、如有神助,便是接通了此处的理,得以窥见一斑。”
“其三,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这一点在佛家里面经常提到,人人皆有佛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便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