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王轩也是真正见识到了这世界人的身体素质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一群山贼罢了,直到第十五公里才开始有人掉队,躺在校场之上起不来了,而且,在王轩看来,这不是体力到了极限,而是精神意志不够。
王轩没准备留这么多人下来,六百人的山寨,只有百多人妇孺,其他全是青状,而王轩的目标是留下一半即可。
既然这里有山贼,那不可避免的,这一路上还会碰到山贼,或者,就算山贼不来碰他,他也会主动找上门的,既然要练兵,那就练精兵,而且数量还不能太少。
他王轩从来都是,不出手则已,出手就是大手笔!
选拔完毕,让这些家伙好好休息一番,一天早上的训练算是结束了。
早上开饭的时候,面对的竟然还是粟米而不是一直以来的稠粥,这着实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一下子,忽然大清早训练带来的怨言也烟消云散了。
饭后,王轩把周仓三人叫了过来,拿出了自己得自庞家的修炼功法递了过去,“这是一套功法,想来比你们练习的功法要强上一些,重新修习一下,想来你们三人的实力还能得到一个提升,等你三人修习会了,再传到军中,尽量提升士卒实力。”
三人激动地接过竹简翻阅起来,片刻,便一脸苦逼地放了下来,三人对视几眼,最后还是周仓开口说道:“公子,那个,俺们三人不认得字啊!”
王轩一愣这才想起来,这时代识字率低的令人发指,包括典韦,识的字都不多。
“算了,我讲给你们,你们都有基础,相信学起来会很快的,至于识字的问题,回头我吩咐人教你们!”王轩摇摇头,把竹简收了起来,上面的东西他早就背下来了,自从修炼了从庞家得到的神识功法,他变得越来越耳聪目明,记忆力反应力开始稳步提升,虽然还达不到过目不忘,但看了三遍左右也能记个差不多了。
至此之后的几天,白天三人便训练士卒,五百多人还是同时训练,只是选出来的两百多人训练量和严格程度上是另外一半人的两倍,便是待遇上也有了区别。
王轩特意让周仓几人带着狗子和虎子进山林里打猎,猎到的肉食拿出来一部分供应这两百多人食用,用来补充身体,大量的训练,单单靠粮食是无法满足消耗的。
另外,的一半人,王轩吩咐他们训练之后就进山采药,都是一些补充气血和强健筋骨的草药,这种固定的方子王轩手里有,而东汉末年这个时候,各种草药不说漫山遍野也差不多,毕竟中医学还没有被系统整理之前,绝大多数草药都没人认识,便是华佗,认识的草药都没有王轩多。
半个月不到,王轩让糜芳准备的一千套服装便到了,随行而来的还有三个账房,这三人是王轩特意让糜芳找来的,除了随军梳理后勤物资之外,还能教授人识字。
虽然这些账房谈不上任何学识,连书正经的书简都没看过,但确实识字,这对王轩来说就够了,读书什么的不急,解决识字之后这些都不在话下。
毕竟,王轩手里虽然没什么书简,但他脑子里记忆下来的书籍简直不要太多,而且相对于这时代讲究的微言大义,字字珠玑来说,他那就是白话文,只要识字都能看得懂。
话说,这微言大义和字字珠玑在王轩看来根本就是贬义词好吧!
东汉末年这些经文,事实上分成两类,一类是《易经》《孟子》《左传》这种书籍,属于公开性质,入手难度并不算太高。
另一类就是所谓的家学,比如在《易经》上发展出来的学问,其中部分家族掌握的家学是受到整个士族阶层和国家承认的,有开门授徒的资格,而这部分学有所成之人也受到士族过国家的接纳,可以被推荐为官,可以说,这部分掌握了某一门学问的家族就相当于现代的大学,有发国家承认毕业证的资格,自然,其中毕业的学生就成了他们的门生故吏。
《汉书?儒林传》有记载:“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
到汉末时期,易又细分为,《梁丘氏易》《孟氏易》《施氏易》《费氏易》《京氏易》,其中四世三公的袁家,传承的就是《孟氏易》,并且有开门授徒的资格,所以才有门生故吏满天下的说法。
另外,五世三公的弘农杨家传承的是《京氏易》,也是门生故吏遍天下的,颍川陈家,荀家传承了《费氏易》。
当然,这些大家族传承的并不只是这么一门经书,像是荀家陈家这种从春秋战国就传承下来的千年家族,家学之丰富还要超过袁家或者杨家,乃是截取了诸子百家之精华传承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