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做好的酱料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罐子里,密封储存,放在有阳光的地方爆嗮。
要酱油真正成形可食用,还得等他们发酵三个月左右,时间有点长,不过宋瑶这次做得多,只要这次成功了,就完全解决了以后的酱油使用问题。
好在小卖部里的酱油虽然不多了,但坚持三个月应该还行。
宋瑶之前为了酿酱油,买回来很多豆子,结果最后没用到多少,而且现在酿酱油只需要麦麸、稻壳和豆粕,那她买回来的这些豆子倒是可以全部用来磨成豆腐,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可以用来酿酱油。
哎呀,那这样岂不是更划算了,原材料形成一条生产流水线,一点渣都不会浪费。宋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就连忙去找工匠打了一台大大的石磨回来。
青山镇也有两家卖豆腐的,宋瑶之前没想过要自己做,不过现在她既然要用到豆粕,那么顺带做些豆腐出来卖也是可以的。
而且只要做好了豆腐,她的铺子还能卖卤豆腐和卤豆干。她突然想起来,豆腐还有很多衍生品,比如豆花豆腐脑,豆皮,千张,辣条……这些都是可以做出来的。
哎呀,她之前怎么没想到呢,这些也是成本低又好做的买卖呀。
想到这里,宋瑶激动了,连忙去外面又收购了大量的豆子回来。反正豆子也不贵,她就尽量多屯一些。
然而做豆腐磨豆子这些都不是什么轻松的活儿。宋瑶以前在网上看到美食博主一个人就能轻轻松松的做出豆腐来,但实际操作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首先是磨豆子。因为自己这里磨的豆子比较多,宋瑶定的磨盘是中号的,这样的磨盘虽然一个人就可以转动,但那也必须是一个成年人才行。这事儿,自然宋瑶和两个小丫头干不了。
然后是过滤。如果只是做一点点手工豆腐,那么只需要一小块滤布包着豆浆糊用力挤出来就行了。但宋瑶一开始就是准备做大量的,量大,那就必须吊布袋,然后手动摇晃去过滤豆浆……
光这两步操作起来,就是很花力气的活儿,这比做酱油要麻烦多了。然而东西都准备了,宋瑶也不打算半途而废。
那她就只好给铺子里的人增加工作量了。反正现在院子里人多,再加一个磨豆腐的活儿应该也没问题。
如今她铺子里这些人,于氏要照顾儿子,小寡妇和叶清因为容貌问题,不大去前面。所以在前面招待客人的活儿大多是她买回来的两个婆子在干。
起初一段时间,宋瑶还得常常在前面看着,后面宋小姑来了,宋瑶就把在前面收钱招呼客人的事情交给了宋小姑。她这才有空放下铺子里的杂事,开始放心的专研自己的事情。
她买回来的两个婆子,一个姓王,一个刘。宋瑶安排了她俩一起做卤肉买。小寡妇因为脸上长了胎记,不愿意去前面,所以每天主要在院子里处理食材。叶清也因为脸上的伤,不大好去前面,所以除了管理院子里这些杂事外,多数时间也是在处理食材。
小寡妇的夫家姓陈,以前大家叫她陈寡妇。宋瑶嫌这样叫着不好听,但小寡妇成亲之前因为脸上的那块胎记,大家都叫她丑姑。恩,就没个正常名字,后面宋瑶直接拍板给小寡妇也取了个名字叫阿彩。
这些人都是以前在家里过够了苦日子的,来这里后,因为宋瑶每天让她们吃得饱饱的,所以心里都很感激,干活儿也特别麻利。
但磨豆腐这事儿,毕竟是力气活儿,要是直接安排一个人来干的话,未免太累。宋瑶就安排大家每人每天轮着干。但除了磨豆腐,滤豆渣,还有煮浆,点浆和包浆这些后续工作。
这样一来,需要的人手就更多了。大家的工作量也跟着增加。后面忙起来连春芽、夏蕊两个丫头都要去厨房劈柴烧水。
现在厨房不仅要做卤肉,还要煮豆腐,一个灶台都有些忙不过来,宋瑶甚至想再打一个灶台。后面还是宋小姑劝住了宋瑶,说只要他们白天晚上不熄火,一个灶台也是够用的。
宋瑶想了想也没再坚持,主要是铺子里的房间不够了。院子里为了处理食材,水井旁边摆满了盆盆罐罐,还有一些置物架之类的东西。做豆腐,她只能再专门辟出一个房间来,放磨盘磨豆子打浆,和放一些杂物。
现在铺子里就剩一个空房间了,那房间是她留给两个弟弟的。宋小弟不可能一直跟着姑姑或者在下人房睡,还有在宋家村的二牛弟弟,也迟早要接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