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遥想过往,是一件有趣儿的事情……
1980年,丰台五小。
和现在相比,长150米宽200米,确实是片很大的校园。那年我一年级。
下半学期,班里来了一个转校生。周耕,广东人,高额头高颧骨。为人随和,学习好,兴趣广泛。很快便和我们打成一片。
我们经常三五成群的去他家里,不是去摆弄橡皮筋航模,就是去看他养的蚕。看着它们一天天的从小黄点儿变成了小黑虫儿,再看着它们白胖胖儿的抱着桑叶,点头哈腰的一溜溜儿啃着叶片,这个时候我们就全看饿了。自然少不了在他家蹭饭吃,印象最深的是小肚儿炒饭。
锅里倒适量油,把切成小丁的松仁小肚儿倒下去煸炒。待小丁微焦时,把打散的冷饭倒下去,而调味只是少许酱油,临出锅儿前撒一把葱花儿。这一锅炒饭我们会吃得欢呼雀跃。
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小肚儿我倒是常吃,通常是切厚片儿夹在馒头里吃,而炒饭里从来都是放鸡蛋的,小肚儿和米饭这两样儿压根儿没往一块儿联系过!
想来广东人炒饭里是会加香肠的吧。而那个年月,广东香肠在北京还不多见,所以他家就换成了北京的松仁小肚儿,这种随意的乱搭也许只有异乡客才想得出吧。
二年级的后半学期,周耕转学走了,而小肚儿炒饭却让我一直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