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里,曹铄还在琢磨石灰矿的开采问题,另外还在思考修路。<r/>
<r/>
既然是准备修一条许昌到洛阳的水泥路,那就得需要大量的人手。<r/>
<r/>
可现在是三国时代,人手从来都不是个问题。<r/>
<r/>
这个时期的老百姓,很多人都是没有地可种,平时都是忙活一些手工业之类的东西来维持自己的生计。<r/>
<r/>
还有一些人,平时都是做散工,生活方式类似今天的三和大神。<r/>
<r/>
这就是巨大的劳动力浪费。<r/>
<r/>
曹铄当即在杂志上面招收工人,一经发布,附近很多没有工作的壮汉都跑到了石灰矿基地。<r/>
<r/>
本来,曹铄是准备先找个三千人,去矿地里面先学习,然后再在后来充当一个老大哥的职位,可以带带新人。<r/>
<r/>
不过曹铄没想到,仅仅是一期杂志的发布,直接涌过来了八千多人。<r/>
<r/>
这直接把矿石基地都快塞满了,无奈之下曹铄把人手转移到了修路这方面。<r/>
<r/>
现在挖矿,烧水泥,修路的人都差不多了,曹铄直接开工。<r/>
<r/>
但是,看到杂志的人依然远远不断的跑到了曹铄这里来,仅仅是两周之后,曹铄这里的劳动力直接到了就三万人。<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