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县城的瓦市口。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水陆都很方便的县城,这里的瓦市口,每天都是川流不息的人流和马车。

    小贩们讨价还价,各种跑江湖的,卖狗皮膏药的,

    捏糖人的,搞小杂耍的,应有尽有。

    此刻,在瓦市口的一个比较偏僻的巷子夹道里,一个妇人跪在地上,身上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蓬乱着头发,头还还插着一根稻草。

    在她的身旁,冰凉的地上躺着一个同样衣裳破烂的女人。

    女人眉眼紧闭,脸色蜡黄,一副病得不轻巧的样子。

    因为夹道有点偏僻,所以相对于那边喧闹的瓦市口,这里相对人流要少很多。

    不过,但凡路过这里的人都会驻足朝这边的两个女人望一眼。

    有心善的,会询问几句,然后放下一两文钱再离开。

    从早上到半上昼,两个妇人一直待在这里不曾离开。

    有一双眼睛,在不远处盯着这边。

    等到临近晌午,瓦市里的人越来越少,经过夹道这边的人也更稀少的时候,

    那双眼睛的主人出来了。

    是一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中年妇人,穿着县城普通小老百姓家妇人穿的粗布衣裳,头上梳着一个妇人髻,手臂上挎着一只篮子,篮子里装着两把青菜。

    妇人来到这跪着的妇人跟前,弯下身问跪着的那个:“大妹子啊,你们这是遭了啥罪要在这里卖身啊?”

    一直跪着的妇人抬起头来。

    脸上虽然粘着一些灰土和脏兮兮的东西,但那双淡淡的弯弯的峨眉,大大的眼睛,

    不高不低的鼻梁,以及小巧饱满的嘴唇……

    一看就是个极其标志的女人。

    老婆子按捺下心里的激动,接着问:“大妹子莫怕,我叫王婆,家就住在这巷子后面。”

    听到这话,跪着的妇人轻轻抽泣了声,道:“我们一家人从外乡逃饥荒来了这一带,娘半路就病死了,遇到了山贼,”

    杨若晴可是从现代过来的,这口音,是说变就能变。

    这番话,能来十几个版本,东北味儿的,川味儿的,江浙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