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治所蓟县,州牧府。√∟
装饰简谱的书房中,一个穿着朴素布衣的清癯的老者握着一卷书简,双目却不是盯在书上,而是有些失神,嘴里喃喃念叨道:“天子……董卓……弘农王……和儿……吾当如何去做?”
这个老者正是幽州牧刘虞,是汉室宗亲中最有影响和实权的一位,曾任宗正,掌管宗室事务,名望很高,是以袁绍和韩馥也曾经借助刘虞的名望,立他为帝。
“弘农王,曾为天子,竟能躲过大难,历劫而生,褪尽胆怯,观其言行气度,实乃世之英才,苍天护佑,天佑汉室,如今大厦将崩,吾观弘农王颇有大志,只是……”
刘虞面露迟疑之色,继续喃喃道:“弘农王在河东所行政令,虽有益于百姓,但却与世家对立……须知世家乃天下根本,便是世祖光武大帝也是以怀柔之策安抚世家,光武大帝英明神武,开创后汉基业,兴起儒家盛典,令天下大治,若是弘农王复辟,吾恐其会对世家屠刀相向……”
刘虞说着不禁站起来:“且弘农王在太原,对鲜卑、匈奴大动屠刀而不知怀柔,亦与吾奉行之道不相合也。”
刘虞仿佛在不断的说服自己:“甚至弘农王如前汉武帝一般除国削封,减弱藩国宗室,天下必将更乱!”
“而当今天子,虽是董卓所立,只为傀儡,但终是经历过册封大典,且年岁尚幼,若能铲除董卓。有良臣辅助,当能安定天下……”
姬平自己恐怕也没料到。刘虞对他迟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所实行的政策。损害到了世家,甚至可能进一步损害宗室藩国,而且他在河东实行的种种改革,与刘虞所奉行的怀柔保守之道不合。
这是政治理念的分歧,不可调和,如果天下只有他一个选择,或许刘虞会跟随他,但如今还有一个刘协,年幼。是辅佐之臣最喜欢的一个因素,无论忠奸均是如此,因为年幼好掌控,好实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刘虞坐镇幽州,在关东诸侯讨伐董卓之时也未曾轻动,绝不是那么愚忠。
而且刘虞的儿子刘和也在刘协处,这在刘虞内心深处也是压垮天平的一根稻草。
三日后,幽州牧刘虞偷偷派遣从事田畴。从居庸关出发,绕道朔方,出使长安,去见天子刘协。
……
渤海郡。高成县南。
时近深秋,天高气爽,但这里已经成为一片惨烈的修罗场。凌乱的旗帜、布幅四处都是,杀声震天。尸横遍野!
高成县外围着密密麻麻的黄巾军,计有五六千之多。一波又一波的冲上来,攻打本就寒碜的高成县城门。
守城的正是姬平手下的士兵。
城门上,姬平正冷静的指挥着城头的士兵防守,深秋的寒风袭过,他的身子显得有些单薄,但在守城士兵和百姓的眼中,这个背影却巍峨如山。
三个月前,不少百姓还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少年“常胜”将军的名字暗感好笑,但三个月过去,他们的想法彻底变了,态度也彻底变了。
谁都知道,正是这个少年“常胜将军”,剿灭了高成县的宗贼,解除了高成县三个肆意妄为的世家武装力量,为高成除了毒瘤。
正是这个少年“常胜将军”,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带着手下士兵,清扫了高成县周边一股又一股的黄巾蛾贼,护卫了高成县的安定。
正是这个少年“常胜将军”,斩了两个肆意囤积粮食、哄抬粮价、罔顾高成县百姓生死的黑心粮商,又开仓赈济百姓,救人无数。
也正是这个少年“常胜将军”,带出了一支独特的部队,非但与民秋毫无犯,即便是曾经跋扈的宗贼部曲,到了他的手下,也成了帮助百姓的好兵。
如今的高成县已经成了一时的乐土,无数的百姓盼望着这个少年“常胜将军”能永远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