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子上发的粥真不糊弄人,虽说立不住筷子,但也是相当浓稠,这样的粥最养人,难民们毫无怨言,反倒急着养好身体,可以找个活儿干,赚些铜钱,或是加入到建设大军之中,给自家人盖一座像样点的房子。
茅草屋也成,比帐篷强一些,真能住人就行,都这副田地了,哪还有那么高的要求。
镇子里房舍不够,但还是有不少空地,因为最早时,广灵镇的四面城墙是按照两千户的规模立基的,但实际上也只有一千户出头,这些年战事连连,有不少家庭直接绝户了,现在只剩了八百多户。
三千多难民也就七八百户,很多光棍若是取了当地的寡妇,直接并入原本的户籍,总户数还会减少,所以说,还是容得下的。
但镇子外面的田地不存在多余的,新入户的居民往后的生计,还要靠千户大人另想办法。
广灵镇虽是千户卫所,比常规的镇子大了好多倍,但在耕地有限的前提下,竟敢收纳这么多难民,肯定会有人说:这个罗千户简直疯了,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三千多难民啊,别说镇子,产粮最多的上等县也不敢接受下来,不是找死又是什么?
好在,咱这位千户本事大,目前来说还没让任何一个百姓吃亏过,尤其是原先的老镇民,大部分的日子反倒比以前过得好了。
今天上午,嫂子的爹冯叔又来了罗家做客,罗冲不在,在外面忙活公事,冯叔也不是来吃饭的,只是闲着无事来看看女儿,顺便与罗母聊几句。
“亲家母,说起来,我就觉得奇怪。”
冯叔说:“这些天,我把整个镇子差不多转遍了,也认识了不少邻居,他们都说,多了这么些难民,日子非但没受影响,反倒比以前好过了些。这怎么可能,你说说,咋回事呢?”
“亲家公,我个妇道人家,不识字,不看书,你的见识比我多,你都不明白,我能说啥呢?”
罗母笑道:“还是让您的宝贝女儿说说吧,她懂得多。”
嫂子就接过话头,以她的理解开始了解说:“我觉得,是因为小弟早有预见,提前料到了这种情况,还没人造反之前,就派人到处买粮,到处收集物资,我听说,镇子里几座大库全都装满了粮食什么的,怎么吃都吃不完,呵呵。”
呵呵的意思是,也觉得自己说得太夸张了,怎会有吃不完的粮食呢。
“嗯,那时候确实能买到粮食。”
冯叔点头,暗暗佩服罗冲眼光毒辣,有人造反都能提前料到,军事情报方面一定是非常到位,不晓得在外面撒了多少探子。
最近几年,广陵地界倒是没怎么遭灾,乡绅富户家储备了不少余粮,若舍得花钱,从附近几座县城确实能买到很多粮食。
关键是,他哪来的那么多银子呢?
这个话,冯叔可就不好问了,咱既不是锦衣卫,也不是反贼密探,用不着打听动儿的秘密,只要知道了,他早有准备,不会被这些难民搞得焦头烂额,咱也就放心了。
嫂子还在说:“老镇民日子过得好,是因为好多家的男人都在小弟手底下当兵呢,提前领到了两个月饷银,再加上镇子里的物价被小弟死死的限制着,没人敢哄抬物价,手里有了钱,可不就日子好过了。”
“哦,怪不得。”
冯叔再次点头,但心里面还是那个疑问:老天爷,他还敢预支给那么多大兵两个月饷银?哪来的这么多银子?
冯叔是个老兵,他可不是不懂,当今朝廷穷得要命,镇守边疆的正规军都发不下饷银,士兵手上拿着的全都是白条,混日子勉强吃饱而已。